Fine Born China > 乐活LIFESTYLE > 趣闻 >

彭薇:探寻国画新径

编辑: 三三   资料来源:FineBornChina  发表时间:2014-08-11 17:35



彭薇:探寻国画新径

1974年生于成都。1997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东方文化艺术系中国画专业,获学士学位;200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人文学院美术专业,获哲学硕士学位。2000年至2006年任中国美术家协会《美术》杂志编辑。

现为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,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。其作品先后被中国美术馆、香港艺术博物馆、三藩市亚洲艺术博物馆、广东美术馆、何香凝美术馆、北京画院美术馆、Sigg Collection、M+ Museum、DSI Collection等机构收藏。

 
不愿每天打卡上班的人

二十世纪实验艺术先驱杜尚(Marcel Duchamp)曾说过一句话:“艺术家就是不想每天上班的人。”这个我们清楚明白,但反过来又有多少不愿上班的人可以成功当艺术家?

而彭薇就是那一个不想每天上班儿又当上艺术家的人,哲学硕士毕业后于北京《美术》杂志当编辑,越见识名人神话越快破灭,她开始思索自己的路,无论到街市买菜、去百货公司逛街,满脑子是画。经过七年打工生涯,她突然想通,不想再为挣工资维持生计而重复劳动,立志全程投入创作,在大浪淘沙的画坛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,以水墨手绘创作率性的普普艺术吸引收藏家目光。

采访过彭薇的人都会发现,她的口头禅就是“好玩”,山水、衣服、鞋子、人体等如何成为了她创作的题材,她也只是充满童趣的回答一句:“好玩。”这些东西都是她某一段时期兴趣的体现,她将的创作热情倾注于它们之中,它们也在画室陪彭薇渡过数不清的日日夜夜。

“彭薇不是那种很有直接现实感的艺术家,或者说她不愿意卷入前卫、流行的“现实狂欢”,而是在温宁的传统“闺阁”里求得一种心灵的纯净,抑或象牙塔的情趣。她所追求的艺术是不受外在的社会现实的制约而获得独立性的想象,作品没有当下话语的痕迹,血脉都是从中国传统文人画和艺术本身的语言、形式的思考而来的。”这是知名策展人冯博一对彭薇的评价。的确,彭薇属于一个不“呐喊”的艺术家,她对艺术的要求只是“好玩”,她自己就曾说过:“我不太在乎我的画是不是中国画,但我同时又非常在乎这一笔下去画的好不好,这条线勾的好不好,中国画所有的技术细节我都在乎的。”

评论家称,彭薇对传统水墨进行了一种后现代的挪用、移植,山水、花鸟在她这里,不是手段和装饰,而是直接的、显要的明示,被标签为“后现代语言”。先将“回向传统”或“后现代语言”这类大而虚的专业名词搁在一边,回归其画作本身,直直地站在她作品面前,无可否认地扑面而来是一股自然而然的气息,又能感觉到明明是不对劲的地方,却丝毫琢磨不出哪里不对,这就是她作品的力量以及成功之处。她以这样一种个人化的姿态,“翻越”了传统与当代的界限。以一种智慧而温和的方式,让我们领略到了传统的不一样的风景。
 
 
我没有在画春宫图

虽说彭薇一直认为她的创作缘由是因为“好玩”,但也要有根底才玩得起。她在家乡成都3岁便参加画展,5岁捧回第一个国际绘画金奖。年少成名因父亲彭先诚也是画家,擅长没骨点染泼墨法,也是彭薇的启蒙老师和影响她最深的艺术家。“画二代”的她一直不认为自己有天份当艺术家,故中学时期总学习英文想出国,直到高考前才回归绘画。后在《美术》杂志当编辑时有人问她野心是什么?这个问题晴天霹雳似的在她脑中轰开,她才最终明白自己的抱负是在艺术创作上,决定转型。

彭薇的艺术创作基本上是选择了“到传统里去,从传统中出来”的态度,从传统文化资源入手,以怀古的方式进入已逝的生活时空,以创新的手段将似乎已消弭的东西重新带返国民眼前。

2011年当“脱壳”在何香凝美术馆亮相时吸引了现场观众的好奇,格外的关注和赞叹。其中《好事成双》系列的绢鞋里,彭薇纤毫毕现地绘制了古时的春宫图,谈及创作意念的缘由彭薇认为是一个偶然。彭薇特别喜欢“绢”这种半透明的质感,以前就想过在上面作画,这次因为与一个鞋子品牌合作所以勾起了她《好事成双》系列的创作激情,也顿生灵感。彭薇说,春宫图是特别传统的绘画,历代名家如仇英、文征明都画过,她一直想把传统春宫再用一遍,但一直没找到更好的形式,直到这一次。

彭薇认为鞋子有隐晦的性含义,正好绢鞋是半透明的,画面稍有遮挡,隐约能见,两者放一起决定很适合。她还一直强调,她不是在画春宫图,而是在画一种爱的感觉,一种轻柔的、易碎、脆弱的美。中国的春宫画,每个人都是快乐的,并没有把性看得是封建思想里的禁忌或腐朽,而是甜蜜又隐晦。这是特别健康,自然的性观念。但古人的春宫少了些许意味,所以用鞋子为载体,来表达这种甜蜜暧昧的感觉。美与性毫无关系,美与美有关,性与性有关。

 
 
新名词:绘画装置

她这十年来,也一直在关注着跟身体有关的绘画元素,比如有一段时间画服饰,偶然在家门口碰到弃置的模特衣架,被拿来做装置的模型,将一层层宣纸裱在模特上,然后将古画里的元素与意境嫁接到宣纸上,花草鸟虫皆可成为佳作的一部分。这就成了后来作品《画•皮》和绘画装置系列。由此,国画传统的二维平面作画有了新的延伸——三维体国画,而如“模特衣架”这类三维空间的国画载体因彭薇是创新有了一个统一的新名词:绘画装置。

将绘画的平面性颠覆,从单纯的平面书写,置换成多维空间的体语表述,这是一种飞跃,不仅多出趣味,也生成无穷的可阐释空间。

艺术家陈丹青就认为彭薇的“脱壳”个展中的作品是“双重现成品的妙用”。“二者的材料均属唾手可得:包裹服装店塑料模特的宣纸在剥离后成为空荡荡的女身,因纸的质地而窈窕轻盈,遍布其上的山水、昆虫、人物,是对各种中国经典画面美丽局部的衿衿戏仿,因彩墨笔致而谐趣盎然———绘画的平面性被颠覆,同时被塑,这些物体表层的依附性彩绘,理论上当然属于雕塑作品,观念上具有暧昧的装置意识,事实上作者仍在宣纸上画画,效果上,则绘画的观赏此时乃取决于一尊雕塑,又在雕塑的三度空间中与绘画欣然遭遇。”

 
 
 
我画的山水不是山水

2013年,在“遥远的信件”个展中,她亲手画出一个个卷轴、册页的每一部分,以一种回向传统的方式,塑造出一件件“现成品”。她强调不是在画山水,而是在画卷轴、册页,这是最古老持久的书籍形式。它们的每一部分:绫裱、玉池、格水、提拔,包括木制的画盒,都由她亲手制作,在她心目中,作品的概念不只是一幅画,也连带了它的包装、装裱、镜框、摆放的方式等等。用她的花来说就是:“古典山水画试图“统摄”的是自然,我的画则“统摄”一件件精美的卷轴和册页——“自然”,亦即山水,只是其中一部分。”

卷轴、册页本身就是极具文化气息和历史质感的传统代表,而在彭薇心目中它们还是一件一件精美的小型装置,正因如此,她亲手一笔一笔画出它们的每一个部分;最为有趣的是,彭薇在提拔部分,密密麻麻地抄录其创作时读到的有趣的文字,往往是西方文人的书信、日记或诗,有约瑟芬致拿破仑、贝多芬致爱人的;而这一东西方文化不经意地交错之间,又为当代水墨提供了一种实验性的可能性。大收藏家Uli Sigg形容过她以经典传统的手法反过来与传统分离,以传统文化与当代观念在纸面上又交织碰撞。

 

彭薇:纯粹的艺术家

出生于70年代的彭薇,在作品中充份展现了日趋成熟而多变的水墨技艺。她不仅保留了中国传统水墨的精华,也将水墨画形式带出平面,由纸上进入多维的空间,同时完整保留老祖宗的绝活,从水墨走出,最终回归水墨。彭薇的“绣履”及“锦衣”系列,原已兼具中国画的古典雅趣和后现代符号的简洁性,但为国画类别所囿限,目前这批新作一举逸出传统的物质范式,在三度空间的装置游戏中,“国画”在异质化、陌生化的过程中,被彻底篡改,而国画的神韵竟不曾丝毫丧失。在艺术样式纷繁芜杂、画坛日趋多元化的今日,这种突破性的尝试其实是罕见的,稀有的,兼具传统符号和个人风格,在重现往古的美学魅力的同时,使我们的观赏被赋予当代文化的活力。

当彭薇被冠以各种头衔之后,曾有记者采访过她,当问到当代水墨艺术尚有何种的实验性尝试时,她只笑着说:“没那么复杂,我就是一个画画的而言。”这一种平常心才是铸就一名艺术家而成为艺术家的最终心态。

美术史家帕诺夫斯基说过:观赏者对作品的阐释必将超越作者自己的构想。或许彭薇在创作这些作品时并没有过多地对诸如“国画革命”等大问题的思考,但的的确确彭薇的作品打破了国画原有的套路,而提供了一条崭新且星火冉冉的大路。



彭薇:探寻国画新径  相关阅读:

FineBornChina时尚生活2014·0808 第71期 


>>>
敬请关注:Fine Born China新年特别推荐旅游系列


新贵私享家专属从科莫到米兰的奢华购物之旅

新贵私享家专属瑞士滑雪天堂之旅

Fine Born China新年特别推荐|到肯尼亚去感受野性的呼唤

Fine Born China新年特别推荐|新年尊贵礼献For Coulpes


温馨提示:菁华中国(Fine Born China) 独家原创稿件,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授权转载,敬请联系:crm@FineBornChina.com, 并注明来源:微信公众号: FBC201208.
未经允许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,违者追究法律责任, 谢谢支持!
菁华时尚生活

菁华时尚生活

相关推荐>>

评论>>

旅游 服装 电影 音乐 美食 时尚 数码 家居 摄影 汽车 旅游 创意


地址:珠海市香洲区唐家湾大学路101号清华科技园创业大楼B座B1103

电话:+86 756 3613186     传真:+86 756 3613189

客服邮箱:Hello@finebornchina.com

DYNAMIC
INTELLIGENT
SOPHISTICATED